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邻近产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到9月7日14时,地震已构成74人罹难,还有35人失联。现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办理部将国家地震应急呼应等级提高至二级,抗震救灾各项作业正在严重展开中。
此次地震与14年前汶川地震地质布景有何异同?余震状况如何?与网友所说气候反常是否存在相关?十余年来我国地震预警有哪些提高?《我国科学报》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一问:与汶川地震地质布景有何异同?
“此次泸定地震,开裂带、地震运动方法与14年前的汶川地震都不同。”国家自然灾祸防治研讨院院长徐锡伟对《我国科学报》说。
泸定地震处于鲜水河开裂带南东段磨西开裂邻近,归于走滑型地震。而汶川地震则处于龙门山开裂带,为逆冲型地震。“打个比方,汶川地震就像两辆迎面行进的车产生磕碰后,一辆车前部飞到了另一辆车顶;而泸定地震适当于两辆车擦肩而过,间隔变了,但高程没有变。”徐锡伟说。
徐锡伟表明,鲜水河开裂带处于高山峡谷,西边的贡嘎山是青藏高原东缘隆升最高的当地,海拔7500多米;东边的磨西沟则向下激烈切开构成数十米的深沟。“除了地震轰动构成的损坏外,地震期间很简单触发滑坡、坍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祸,导致房子损坏和人员损害。”他说。
成都高新减灾研讨所所长王暾表明,四川省内最主要的开裂带有三条,分别为松潘—龙门山开裂带、鲜水河开裂带以及安宁河—则木河开裂带。此次泸定地震震中坐落三大开裂带的交会点邻近。
虽然所在开裂带不同,王暾表明,此次泸定地震与2008年汶川地震相同,都产生在更大的南北地震带上。
这条地震带由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磕碰导致,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向南可至印度,经过我国宁夏、甘肃、四川、云南,经常产生五六级的中级地震,甚至是七八级的大地震。近年来的云南鲁甸地震、景谷地震和四川九寨沟地震等6级以上地震都产生在这儿。
二问:余震状况如何?
此次泸定地震还或许引发后续更强余震吗?王暾以为这种或许性是存在的。现在泸定地震产生的地表决裂程度在30公里左右,对30公里以外的地应力能量改动很小,仍有产生7级地震的或许。“这次地震开释了一部分能量,还有一部分能量有待开释。”他说。
徐锡伟也表明,我国地震局几十年来一向以为,这儿存在产生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他忧虑,这次地震或许是更大地震的前震,会触发南部安宁河开裂带和大凉山开裂带产生主体决裂,对此需求更多研讨。
我国地震台网正在对当地余震状况进行亲近监测。据最新消息,到9月7日7时,共记录到3.0级及以上余震13次,其间4.0~4.9级地震2次,3.0~3.9级地震11次,现在最大余震4.5级。
三问:与气候反常是否存在相关?
9月6日,为帮忙灾后康复重建,四川省停止了因持续高温干旱于7月15日开端的四级抗旱应急呼应。对此,一些支撑“旱震理论”的观念以为干旱或许是大地震的先兆——大地震产生前地层的冲突会导致发热,然后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干旱。
王暾则以为,其科学证据不足。“大地震的错动产生在地下10公里左右,该处的热即便传导到地表,也需求百年、千年或更长时刻。不能把干旱与几年内的大地震相关在一起。”他说,汶川地震前,四川整个省域规模并没有产生干旱。
别的,此次地震产生后,我国气候局发布气候预告称,接下来的3天,泸定县多降雨气候。而一些网友表明,唐山、汶川地震后都产生暴雨或冰雹等气候灾祸。这种气候反常是否与地震后地下基岩开释的化学物质露出,构成大气扰动有关?
王暾对此表明,不能把“偶尔现象视作必定”,进行“伪相关”。“比方芦山地震没有在地表产生决裂,地下的气体和化学物质不或许开释出来,可是也下雨了,由于其时正面对旱季。”他主张,科学引导网上言论,正常展开防震减灾作业。
不过,徐锡伟表明,关于大地震后产生大暴雨现象是否与地震导致的部分气候条件改动有关,仍要展开相关研讨,比方一些地球化学的盯梢监测。由于这种复合灾祸加上次生灾祸会加剧受灾程度,需求尽或许阻挠大地震后的气候灾祸产生。
四问:我国地震预警预告有何发展?
在地震预告的国际性难题面前,徐锡伟坦言,曩昔十余年经过大数据结合人工智能技能,地震预告正在从经历预告向有模型与理论指导的物理预告改动。但这方面仍处于开始探究阶段,地震监测和预告水平没有得到人们所希望的长足发展。
“像这次泸定地震,咱们现已进行了开裂带活动的前推,但由于对地震机理、产生进程缺少深化知道,地震预告仍存在应战。”他说,未来需求地震预告理论、技能和实践的大幅跨过。
为了防患于未然,徐锡伟表明,一个必要的根底作业是经过大比例尺填图制作出全国活动断层分布图,把城市的地震灾祸源“挖”出来,在城市发展中极力“躲避”。他表明,现在已有填图仅制作出大约160条活动开裂带,而全国存在1000多条活动开裂带,在这方面还有适当长的路要走。
“地震断层可以错动地下震源深处十几公里的岩石。断层错动地表的房子,就像撕破一张纸那么简单。”徐锡伟说,现在的抗震办法尚无法阻挠这种错动的损坏性,所以要极力避开灾祸源。
在地震预警方面,多个科学团队在地震多发的川滇区域测验树立“地震预告的科学试验场”。王暾表明,2008年以来,我国相关技能从无到有、从跟跑到抢先国际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动;在联合国建议的从单一灾祸到多灾祸预警甚至灾祸链预警方面,我国的施行力度全球抢先,地震预警和道路交通应急联动途径丰厚;未来仍需持续提高、改进现有应急办理机制和办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意图,不代表本网观念,亦不代表本网站附和其观念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络(0531) 8519 6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