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珠白叟向记者展现磨刀技能。
透着斑斓年月的小木箱、泛着青绿色光辉的磨刀石、边角现已磨到发黑的小马扎……家门口的这三个老物件,看似并不起眼,却是兴安苑社区88岁高龄白叟赵海珠心里实打实的“宝贝疙瘩”。
责任为街坊磨刀,风雨无阻40年,赵海珠被社区居民们亲热地称为“磨刀爷爷”。常常提起他来,我们都忍不住连连夸奖,并为他老而不休,老有所为的精力所信服。
责任磨刀
一头青丝、面色光润、身板健康,是赵海珠给人的第一印象。
回忆给居民们责任磨刀,白叟的思绪一会儿被拉回到40年前。那时,赵海珠刚退休不久,闲不住的他发现街坊们经常因菜刀钝了却找不到磨刀师傅而忧愁。“天大地大,吃饭最大,一到饭点,家家户户都得煮饭,刀钝了影响速度……”赵海珠看着街坊们有时候围着锅台直转圈,心里跟着也着急。自己曾是一名车工,多少懂点技能活儿,要不自己为大伙磨磨刀。想到这儿,赵海珠赶忙安排起来。他一边揣摩磨刀的技巧,一边备齐所需的东西,在宅院里支起“责任磨刀”的摊子,免费给街坊街坊供给服务。
“谁家的刀钝了,上门来找赵大爷磨,他二话不说就干起来。”一位老街坊郭阿姨说,赵海珠白叟是社区里的“名人”,只需谁家有磨刀需求,他都有求必应,遇到难磨的刀,也不会抛弃,总会想尽办法处理,直到让对方满意。
“事务”不少
小区里有这样的“能人”,居民们都很高兴。春来秋去,赵海珠现已不记住自己磨了多少把刀,仅仅年月染白了他的黑发。在年月的洗礼下,他从一名青涩的自愿者,逐渐变成了自愿部队中年纪最大的那一位,受到了我们的敬佩和敬慕。
起先,赵海珠仅仅免费为街坊们磨刀,后来,社区有了“邻里节”,再到后来的“邻里集市”,他的“事务”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扩展到换拉锁、修桌椅、配钥匙,样样精通。
为了具有一套趁手的磨刀东西,他任劳任怨从老家武乡特地背回精挑细选的石头,还克己了一个小木箱,里边小水槽、小刷子、抹布等一应俱全;为了方便给大伙修拉锁,他有空就到小区散步踅摸抛弃旧衣服,寻觅能够再利用的拉锁头号;配钥匙光有技能不可,他还自费置办了一台机器,可服务居民时却分文不取。
“能帮上他人,我心里就非常高兴。”赵大爷说,给予比得到美好,为他人处理了问题,自己心里无比满意。
服务不息
“赵大爷人真好,免费为大伙服务,有必要点赞。”“老爷子技能过硬,几十年如一日责任服务,真可贵。”在兴安苑社区,提起赵海珠白叟,居民们忍不住都竖起大拇指。
有一次,一位家住赵庄的晚年女士,特地找赵海珠来磨刀,本来她看到报纸报导慕名而来。为了这份找上门的诚心,白叟话不多说,摆上东西磨起刀来。不一会儿时间,刀尖利如初,那位女士表示感谢的一起连连称誉:“名不虚传,这10来公里的路没白跑,真值!”
坚持参与每月一次的社区自愿服务、活泼投身每年一次的“邻里集市”、随时热心协助社区里的居民……赵海珠白叟老骥伏枥,不忘初心。几十年下来,责任服务过的人到底有多少,他现已记不清,但每一次因协助他人而收成高兴的感觉他却永久记住。他说,哪里有需求,就会出现在哪里,只需生命不止,责任服务不息。
热心公益
小区居民知道白叟有捡废品的习气,纷繁将抛弃的纸盒等送给他。而大伙不知道的是,白叟卖废品的钱却捐给了公益事业,给更多的人送去社会温暖。
“白叟具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哪里有需求,他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哪里。”兴安苑社区主任安建芳这样说。2021年10月初,清徐县遭受暴雨灾祸,触动了无数人的心,赵海珠白叟得知这一音讯后,揣着200元钱直奔社区固执要捐款,贡献一份爱心。
相似的爱心行为在赵海珠白叟身上还有许多,传递爱心,让爱活动,在他的以身作则下,后代晚辈皆心中有爱,杰出家风一脉传承,他的孙女在大学期间就当过自愿者,至今仍活泼在公益道路上。
记者 李晓琳 文/摄 太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