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大“学霸”到加拿大农人:往前走就不焦虑的“董菜菜”

liukang202417小时前精品吃瓜405
夏天晴天,间隔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卡尔加里以北约一小时车程的奥尔兹(Olds)小镇,骄阳似火。“董菜菜”面带微笑从他农场的树林中走出来,肤色乌黑,浑身泥泞。
这位从前的北京大学本硕连读的地质系“学霸”,现在是这儿一名双手磨出厚茧的农人。2021年头,他在视频网站发布了第一条视频《一位北大结业生在加拿大的种菜之路!》。这条19分钟的片子一炮而红,现在在各途径播放量已累计约70万次。
1981年出世的“董菜菜”本名董健毅,老家在河北唐山。2007年从北大结业后进入一家全球闻名油田技能服务公司。履历不同岗位历练后,他在2014年移民加拿大,预备在“石油城”卡尔加里踏上新的跑道。
但是,国际油价崩盘令石油职业登时堕入惨淡。关于刚来到加拿大的他,人生之路猛然下挫。
董健毅只得挑选改行。在那段低谷期,他尝试过许多兼职,终究把目光投向了农业。他期望引进我国老练的大棚技能,以习惯卡尔加里冬长夏短但日照充分的自然条件。
为此,他到千里之外的农场拜师学艺,又回我国调查研习。2017年9月,在奥尔兹镇一块连篱笆都被原主人拆走了的荒地上,他正式敞开了自己务农的新篇章。
自食其力的困难超乎幻想。预算有限,在当地又难以找到有相关履历的工人,董健毅配偶只能自己着手建立大棚。这位高材生使用能找到的东西和资料,不只精确进行各种丈量定位,还克己吊机完成了几百吨的灌土、给棚顶铺棉被等巨大工程。他笑说,处理建立过程中的问题,中学常识已满足,关键是活学活用。
简直全赖一己之力,耗时一年,他建起了长100米、宽10.5米、高6米的第一座大棚,棚内的蓄热土墙约百米长、4米高、1米厚。这是当地首座双拱双膜结构的被动式冬暖型日光温室。
随后的种菜又是一轮“修行”。董健毅把华人爱吃的西红杮定为首要作物。了解土质、气候影响,摸清栽培门路,他也花了至少两年进行探索和考虑。
现在,他已建起两座同类型暖棚以及5座单膜冷棚,正在尽力扩展生产规模,并栽培更多种类的作物。不同出售途径和采摘事务的顾客都在增加。
当他与太太以“董菜菜”“王果果”的网名开端试水网络视频,招引网民的不只是他有几分神似我国影视明星雷喜报的长相,更是北大高材生移民后转行当农人、“战天斗地”的履历。他自己建立的大棚、栽培的果蔬,农场一点点的改变,都令不少网民惊叹和慨叹。
有同行和校园师生来到他的“悠鲜美地”农场观赏;有人景仰远道而来当义工,取经学艺;有当地组织约请他开讲座。收到越来越多咨询的他又开设了英文视频频道。记者到访时,一位来自安大略省的创业者正登门寻求协作。“董菜菜”说,成为“网红”实属意外,但我们的认可为自己带来了更多动力。
“董菜菜”说,自己曾经并未设想过日出而作、日落仍未息的农耕日子。现在虽辛苦,但得益于曩昔的户外油田工作履历,却也很习惯,并无心思落差。一起,自己特性好静;也喜爱在与植物、动物打交道的简略国际中,发挥本身专长和创造力。
“董菜菜”坦言,建棚和种菜时遇到的重重应战也曾令自己焦虑、置疑自我乃至动过抛弃的想法。即使创业至今已5年,仍会有焦虑之事。比如,去冬今春遭受极点低温,本年6月呈现失常低温文继续大雨,导致大棚内严峻积水,影响了收成。
但他深知,各行各业要干好都不简单,不免面临许多苦楚。“人都有弹性,渐渐锻炼、习惯就曩昔了。”他说,要战胜焦虑,一方面靠人生履历;另一方面,最大动力来自于想出方法处理困难,“只要能往前走就不焦虑。”
说话间,在自己建立的第一座暖棚门前,烈日下的“董菜菜”摘下眼镜,用衣袖擦了擦满头的汗珠。暖棚门上贴着他自题的两句词:“日啖西红柿三百颗,不辞长耕奥尔兹”。(余瑞冬 李紫娟)
来历:我国新闻网
告发/反应

相关文章

“断崖式变老”冲上热搜,专家:不用过度焦虑,但要留意这些事

“好久不见,你怎样老了这么多!”这句话,当属许多女人最不乐意听到的“噩梦”问候语之一了。而近来,这样的“噩梦”就产生在山东一位42岁女子身上。该女子发视频称自己在20天内阅历了“断崖式变老”,引发网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