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拦婚车索要红包被判敲诈勒索,勿让习俗异化为陋俗流弊

liukang202414小时前精品吃瓜590
近期,一些当地呈现大爷大妈组团拦婚车的现象,经媒体曝光后引发热议。据报道,一些人看到婚车通过就蜂拥而至,强行索要红包和烟酒。
闹剧之丑,不胜枚举。成婚本是喜事,我们都去捧助威,烘托烘托气氛,借此讨个彩头无可厚非。一些当地曾经是有乞丐等拦婚车要糖要烟的习俗,办喜事的人家也不好意思拉下脸来。但凡事都得有个度,也得考究“合法合理”“你情我愿”。假如名义上是“沾沾喜气”,其实是想借别人成婚之机“碰瓷”敛财,别管对方是不是乐意,不给优点就不动身、不满意就不让路,局面尴尬不说,又与拦路打劫何异?
但实际中总有一些人,挟习俗撒泼打滚。拦婚车讹优点是一例,大标准闹伴娘相同令人张口结舌,为此引发过不少悲惨剧。这些陋俗就像病毒组成,不光不易消除,还会不断“仿制”“感染”。一个人“成功”之后,会有更多人仿而效之;一次成功之后,还会有第2次、第三次……任其延伸,损坏的是社会风气。
在这里,有必要要给一些人提提示。“碰瓷”婚车难为新人,不只行为丑恶,还或许涉嫌违法犯罪。据相关法律规定,结伙打斗、追逐、阻拦别人、强拿硬要或许恣意损毁、占用公私资产构成寻衅滋事;以非法占有为意图,对被害人运用挟制或挟制的办法,强行索要公私资产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有这两种行为的,轻则应受治安管理处分,重则应承当刑事责任。
2016年,天津就曾以敲诈勒索和寻衅滋事,对8名阻拦婚车索要红包的嫌疑人予以刑拘。本年10月9日,河南信阳警方也将屡次参加阻拦婚车的陈某、高某捕获。笔者认为,除了必要的法律手段,有关部门也应加大宣扬引导的力度,倡议清风正气,决不能让一些传统习俗异化为陋俗流弊。
(原标题:习俗怎样成了陋俗?)
来历 北京日报
作者 刘明礼
流程修改 吴越
告发/反应

相关文章

对拦婚车要钱就得大声说“不”

文/维扬墨客“打快板”“唱曲”,拦住过路的婚车,举着身上的二维码,这是要干啥?要钱!9月4日,辽宁铁岭调兵山,8名白叟因拦住婚车讨要喜钱,涉嫌强行讨要、滋扰别人行为被警方依法处理。这8名白叟中最小6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