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1 12:47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通讯员 方敏 记者 马悦
有这样一个班:学生人人参赛,人人请求专利,人人参与科研项目,近五年承包了学院30余项国赛中的18项、200余项省赛中的一半;每届学生奖学金获取率70%以上、国家专利获取率90%以上;三届学生结业半年时均匀月薪5781元、一年半时到达6260元、两年半时近1万元;结业生从事技能、办理岗位的学生占95%。
这个班便是金华作业技能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的“工程立异班”,每年大一快结束时组班,便从机械制作与自动化专业约200余名大一学生中选择发生“工程立异班”学员。自2014年建立首届以来,已接连接收五届,每班30人左右,截止现在已有三届约90余人结业。
立异班学生在校时是各类比赛的奖牌“收割机”,走上社会后他们成果斐然:2016年首届结业生陈澄磊,作业1年后就被评为“金华市级十佳工业规划师”;结业生方天宇刚一结业,就被国内首家工业规划上市公司——杭州瑞德规划股份有限公司选用;2019年行将结业的项建军、饶尧同学与很多名牌本科高校生“PK”,被国内业界巨子——宁波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破格提早选用,从事技能岗位……
“工程立异班”终究有什么法宝,能在两年的学习时刻里,继续批量输出精英人才?
密钥一:多重循环“赋能”
一方面,“机器换人”、“两化交融”工业布景下,制作业转型晋级急需一专多能的机械类专业的结业生,另一方面,有些自主学习才干强的学生存在现有常识技能“吃不饱”的情况,学院由此在2014年萌生了小班精英教育的主意。
在清晰了“工程使用才干与立异才干‘双能偏重’”的精英人才培育定位后,金职院机电工程学院重构了课程体系,环绕制作工艺、机械规划和电气控制三个专项才干的培育,以项目化教育方式多重循环,从易到难、由点及面、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打牢了立异班学生的专业根底。
学院为立异班学生定制了《工业机器人技能实践》等5门综合性特征课程,比如在机械工程实训项目中,一般班级要求完结产品的方案规划、结构规划核算、工艺编制和工程图制作,主要以工程图进行查核,但工程立异班还需要在实训车间完结零部件制作、安装和调试,这就得多把握资料、规范件、刀具等附件收购选型,学会有关热处理、焊接等外协加工联络的常识。
“立异班作为课程体系变革和培育机制立异的试点,授课时重视广度与深度的拓宽、科学思想办法的培育、推理才干与实践才干的操练。”学院党委书记戴欣平介绍到。
立异班移入本科教育的理念,通过教授研讨办法和阅历,引导学生使用我国知网、工业规划及发明创造类大众号等途径,自主学习、自主探求,在概括各类常识和信息中找到自己的研讨方针。
密钥二:项目导师“引路”
“项目导师制”则是另一个密钥。通过项目贯穿、导师引导、寓教于研、课表里互动,使学生走出讲堂、迈出校门,在项目化的省级比赛、专利请求、科研及社会服务等立异渠道上一展身手,找准各自的立异“发力点”,奠定根底研讨方向,把握学以致用的学习办法。
学院按“学历高、职称高、科研和社会服务才干强、年岁轻”这几条规范,跨专业选择出10余位专业导师,每位导师可一同请求辅导1至2个项目,每个项目由3至5名同学组成。班级办理“严字当头”,结业时达不到实绩积分的则筛选,三届共筛选了15人。
“筛选机制”逼着学生自动跟着导师下企业展开产品研制和技能服务。近年来,导师徐振宇带领立异班同学开发了纯机械结构快速降温杯、可调整视点钻架等10余项新产品,“学生刚上手除了一腔热心,往往茫然不知所措,你得不停地启示引导,手把手教,终究规划出来的产品与学生开始规划的图纸彻底不同,学生的规划方案改上二十几稿那是常事。”
除了“传帮带”,导师们会把自己和科研团队承当的使用型科研项目,通过凝练、派生,与学生一同规划成大学生科技立异比赛的项目。在导师的全力“助攻”下,立异班学生纷繁从“跟着做”进阶到“自己做”。导师陆勇星项目团队的周程琪同学,本年大二下学期,已申报了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就在前几天,他与团队成员一道取得了浙江省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著作比赛二等奖,接下来的几个月,他还将冲击浙江省作业生涯规划大赛、浙江省“互联网+”立异创业大赛两个赛项。
因为导师的特长不同,学生跟着导师做各类项目往往要自学很多新常识。朱一帆、项建军、饶尧这三名来自第四届立异班的同学,去年在导师王桂锋博士的带领下,一举拿下全国作业技能比赛首届“制作单元智能化改造与集成技能”赛项一等奖。为迎战比赛,短短半年时刻里,他们硬是啃下了电气控制、机器人编程、PLC使用等专业延伸常识。
2018年,学院建立了“大师作业室”,专门在实训基地中辟出800平米的场所建立起“智能加工岛”“创客东西坊”等创客空间,面向师生敞开。先后组建了机械工程协会、CAD协会、数控加工协会等专业社团,为立异出师成长时刻、不间断试制新产品、研制自动化专用设备等搭建起多样化实践渠道。
密钥三:内生动力“点燃”
动态查核、结尾筛选、定时赞誉、物质奖励等鼓励行动,促进导师与学生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导师想着怎样带好学生,学生一门心思研究项目。
导师陆勇星一同也是第四届立异班班主任,施行的是“先紧后松”的办理办法,“先紧后松能够尽早植入自律谨慎的品质,迫使学生不好习惯高强度的学习节奏。”在一个月的班级惯例拓宽与磨合后,陆勇星给每位学生下了“军令”:大二上学期每人请求1项专利、大二下学期每人参与1项省级比赛。所以从2018年大二第二学期开始,陆勇星班里23名学生全都加入了各种比赛团队,现在,有12名学生拿到了各类国赛奖项,全班同学都取得了省级三等奖以上奖项,共请求国家专利30余项,其间,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3项。
“严”的背面充溢“爱”。2018年陆勇星班上备战浙江省作业技能比赛“制作单元智能化改造与集成技能”项目的6名学生,经选择后刷下了4人。被筛选的4名同学十分伤心,陆勇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将3名同学引荐到“智能电梯装调与保护”省赛项目,另1名同学引荐参与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著作比赛,最终这4名学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只要全身心关怀学生,发掘他们每个人身上不同的闪光点,必定他们的每一次前进,才干保护学生的自负,协助他们重振自傲。”陆勇星说。
课上学习时的大信息量,课后做项目时的“暗暗较劲”,晚自习上剧烈的讨论,球场上酣畅淋漓的尽情,一种严爱相济、自在生动、人人抢先的气氛,点燃了每位学生的“小世界”。为取得“工程立异班”学习阅历证书这一纸荣誉,立异班同学以拼著称,为添加备赛操练时刻,有学生一天只吃一餐,或许分隔吃饭,只为多触摸机器设备。最终冲刺阶段,不少同学爽性把被子和洗漱用品带到操练室,焚膏继晷,轮番操练,累了就睡在设备旁。
历届立异班同学的杰出体现和骄人成果,尤如一个个传奇,在全院师生中口口相传,能进立异班学习已成为大一学生心向往之的“英豪梦”。2014年筹建最初自愿请求进班的学生占大一学生数的35%,到了2018年时,近一半的大一学生请求进班。跟着“工程立异班”在省表里机械行业和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声名鹊起,德玛克(长兴)自动化体系有限公司、津上精细机床有限公司等很多知名企业,接连不断“抢”人才;学生冲着“工程立异班”报考机电学院,“精英教育”的辐射引领效果日益凸显。